實現從精益生產到精益企業的飛躍,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:
一、實施精益的前提條件和關鍵因素是人。
1.危機意識很強的人。把握企業的現狀與未來,充分認識企業面臨的挑戰與危機。有前瞻的領導者,意志堅定的決策變革。
2.敢于挑戰自我的人。敢于面對問題、挑戰壓力的經理人,堅決果斷的執行變革。
3.樂于協作的人。個別人是實現不了精益的,全員參與才是根本。積極配合的團隊,毫不動搖的擁護變革。
二、改變員工的思維觀念,正確對待問題,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,有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俗話說人無完人,何況是這么多人組成的企業,問題就更多了。企業就是通過克服和解決問題得以提升的。如果沒有問題,則意味著企業不能進步,但競爭對手在進步,這樣的企業很快就將壽終正寢的。做為管理者,不能“預設障礙”.企業管理就像跨臺階,每想要上一級都必須跨越一定的高度,這高度就是企業內存在的必須跨越的問題。但當跨第一級的時候可以不用去考慮第三級有多高,因為最要緊的是先跨第一級。但當跨過第一級之后,第三級就成為必須面臨的問題。也就是說原來不認為是問題的問題,隨著企業發展的進程會逐步表現出來,而且會成為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。
企業管理的臺階是沒有止盡的,也就是說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那一天,每天面對問題也就成為職業經理人無法逃避的宿命。問題的存在是職業經理人存在的前提。企業之所以請經理人甚至高薪聘請經理人管理,就是說明企業內有很多問題需要經理人解決。如果這些問題沒有了,任何一個人都能管理好這家企業,為什么不請廉價一點的人員呢?為什么不節約一點成本多貢獻一點利潤呢?因此經理人應該對發現的問題感到高興,這是體現存在的價值。豐田是全世界公認的生產管理模式最佳的企業,但豐田也是問題發現最多的企業。豐田公司的工作小組每天都能挖掘很多問題并加于解決。發現問題是一項技能,承認問題是一種勇氣,解決問題需要智慧,掩蓋問題就是愚蠢。
三、改變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方法。
精益生產產生的背景是日本的戰敗時期,當時的日本面臨的是整個國家土地、材料、能源等資源的匱乏,在這種條件下要重建國家,要發展經濟,何等艱難可想而知。但是日本人站起來了,而且是迅速的站起來了。一個小小的島嶼國家戰敗后迅速趕上并超越西方發達國家,這是一個奇跡。再看,現代企業管理很多最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都是在日本發揚光大的。靠什么?我想依靠的不是個人也不是個別企業,依靠的是整個日本民族。
拋開民族情節不談,日本人那種執著、敬業、創新以及敢于挑戰、挑戰極限的那種精神是不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呢!而精益生產也正是融入了這種“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”和近乎“吹毛求疵”的精神在里面。儒家思想講求中庸之道,講求以和為貴,講求人際關系的和諧。正因為這種精神,讓工作在碰到阻力的時候要考慮人際關系,寧愿在工作要求上做一點妥協,不好傷了大家和氣。導致很多工作、很多要求不能完全被執行了落實,工作很難有突破,也很少會有共同挑戰極限的團隊合作。大家得過且過,有一點業績就沾沾自喜,大家相互吹捧。比如我們喜歡找很多理由來說明一件事情為什么沒有做好,礙于情面拉不下臉,事情就最終不能完成。不是說儒家思想不好,人際和諧不好,只是要能將工作和生活分開,采取不一樣的態度對待這兩種方式。
工作中工作第一位,先做事后做人,生活中人際關系第一位,先做人再做事。只有這樣,精益才可能真正在中國企業內生根發芽,中國企業才能練好內功。從文化來看,韓國人倒有點和日本人相似,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韓國企業發展迅速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。我們要面對現實,要承認差距,但我們不甘于落后。我們需要挑戰自己,需要打破傳統,需要有挑戰極限的精神,需要對目的的執著的追求,需要能超越的創新思維。
總之,我們需要能更好面對未來挑戰的企業文化。作為企業,精益生產是生產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;作為個人,掌握精益生產技術是未來在制造領域職業發展的重要法寶。
作者:博革咨詢
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
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,簽署精益布局項目,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,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,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,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,并且達到預期目標。 /news/4855.html
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,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
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: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。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、行業標桿的智能化、自動化燈塔工廠。 /news/4866.html
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
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,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,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,從而全面轉型升級,提升企業競爭力。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,經過調研分析,圍繞園區整布局 /news/48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