陷阱一:轉型升級就是轉行
有些人認為,既然轉型升級,就說明傳統產業沒有希望了,屬于要被淘汰的夕陽產業,轉型升級要做的,就是尋找朝陽產業,要轉行。其實不然,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夕陽產業,而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升級,迫使傳統的企業走向夕陽。互聯網行業是新興行業,具備新技術、高利潤、高成長性,這些都是事實,但是工業、零售、能源、交通等這些實體行業是夕陽行業嗎?不一定,可能用“穩定行業”這個詞更合理一點。人們的吃穿住行,加上通信和娛樂這些都是基本需求,無論怎么變換形式,其需求本質不會變化,不會因夕陽而落山。
同樣是服裝企業,意大利的Zara能夠抓住行業的本質,通過系統的設計來縮短生產和交貨時間,達到快速反應,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業績。所以說傳統產業通過管理、技術等方面的改造,仍可以變成現代產業。傳統企業轉型升級,不能只求成為“朝陽”。
陷阱二:轉型升級就是搞互聯網
“互聯網+”是這幾年的一個大話題,很多傳統企業一說轉型升級,馬上想到的就是“互聯網+”。的確,這些年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,讓整個商業與市場的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。許多傳統企業開始追求市場上流行的互聯網轉型,互聯網思維、大數據等概念,不少傳統企業的老板叫喊得甚至比互聯網同行還要厲害。他們都是帶著這種“互聯網思維”投身到互聯網化大潮之中,匆忙地讓組織和員工在網上學習了幾天之后,做個官網、開個微博和微信公眾號,還有的進入電商平臺,有的直接大搞B2B營銷推廣,有的搭建技術團隊自主研發移動商城……他們以為這就是“互聯網+”。結果折騰許久,投入了大量財力、物力、人力,卻并未獲得什么效果和收益。
不可否認,互聯網確實是一種先進的生產力,在宣傳推廣、銷售、品牌建設等方面,比線下傳統方式更高效。但從企業性質看,傳統企業尤其是制造業,它們與互聯網企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,互聯網并不能幫助它們解決所有問題。
從傳統企業產品銷售的角度看,互聯網的功能也只是解決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這個問題。但對銷售來說,“酒香”是根本,如果酒不香,產品不好,互聯網造成的負面影響只會比傳統渠道更大。不少傳統企業只看到了互聯網更高效的一面,卻忽略了互聯網同時更具有殺傷力。而很多傳統企業恰恰是忘記了產品為本的理念,忘記了要以客戶為導向,用匠心把核心技術、產品質量、研發創新、供應鏈效率做到位才是根本。
陷阱三:轉型升級就是資本運作
近些年,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,很多企業通過上市、并購等資本運作手段獲得了大量資本,促進了企業的快速發展。因此,在資本的驅使下,有的企業看到資本運作賺錢快,便對做實業失去了興趣和耐心,開始一門心思想賺快錢。有些沒有責任感的資本,唯利是圖的資本,甚至非法的資本嚴重擾亂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。各種網絡非法交易,客觀上助長了線上法外之地的滋生,有些實體經濟企業經不起這種現象的誘惑,為了賺取快錢而進入自己不熟悉的行業,趕熱浪,造概念。他們要么搞搞基金,要么玩玩收購,更有甚者,有的企業老板為了上市時讓自己的商業模式更加符合資本市場興趣,不惜賣掉自己的工廠、設備,以實現“輕資產”運營,最后,從一個實業家變成了只考慮如何圈錢的騙子。傳統企業玩資本的結果往往就是偏離主業,不僅沒有實現轉型升級的目標,反而造成大量損失。
客觀講,資本歸根結底是一個工具,是一把雙刃劍。資本運作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過程。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今天,傳統企業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資本和資本運作本身,而是資本如何為我所用,資本運作如何幫助企業快速發展。成為資本的獵手還是資本的獵物,慶祝的心態還是慶功的心態,這些都決定了傳統企業與資本結合的結果。
陷阱四:轉型升級就是玩模式
在互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信息化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之下,新模式、新概念層出不窮,對于商業模式的探討更是成為現代企業繞不開的話題。太多的傳統企業,被現象迷惑之后,不考慮自身的環境、團隊、資源、資金、人才和創新智慧,被那些逃出升天的成功案例所迷醉,一見人就談:我們要搞個自己的平臺,再慢慢壟斷這個行業;我們要打造某制造領域的阿里巴巴;也有些人一見到類似小米、三只松鼠、黃太吉的創新模式,就好高騖遠、立馬瘋魔,整天想著馬上可以圈到一大筆錢,馬上就會有巨頭來收購……但是,從實際情況看,這些企業的生產還沒搞好、研發沒幾個人、管理還很粗放、人力資源還很初級,在這些問題都沒解決的情況下,整天談商業模式,是沒有任何意義的,最后的結果只是異想天開。
陷阱五:轉型升級就是股權激勵
這幾年,在轉型升級的帶動下,“股權激勵”的概念非常火,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股權激勵的培訓廣告,很多傳統企業認為這是一個轉型升級的好辦法,甚至是唯一的辦法,便開始在企業內部推行股權激勵。股權激勵本身沒錯,但是,在企業的領導者對企業發展沒有方向時,寄望于別人,希望通過股權激勵,讓員工幫企業實現轉型升級,以為把股權分給大家,就能解決企業發展問題了,這是有問題的。
其實,股權激勵只是人才激勵的一種方式而已,除了股權激勵,還有薪酬,還有績效,還有培訓、職業發展等,要想讓人才充分發揮其潛力,需要將這些激勵方式結合起來使用。否則,老板做股權激勵的初心雖然是好的,但結果卻難以兌現。
陷阱六:轉型升級就是“彎道超車”
“彎道超車”本是賽車運動中的一個常見術語,意思是利用彎道超越對方。現在這一用語已被賦予新的內涵,廣泛用于政治、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。在很多人看來,“彎道超車”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在同等條件下,找到一條捷徑,直接趕超過去。
彎道超車是在競技超車時出現的,平常駕駛車在彎道和路口是不允許超車的。在競技賽車當中,比如F1,在競爭對手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,幾乎是不可能在直道上超車的,只有彎道才是超車的唯一機會。彎道超車在競技賽車當中是非常高難度的超越對手的行為。
確實,隨著中國經濟在這些年的快速發展,很多方面實現了對西方國家的追趕甚至超越,這是多年積累而來的質變,也需要合適的時機來實現。但很多傳統企業受到“彎道超車”的影響,天天夢想著彎道超車,盡快實現轉型升級,這種急功近利、追求速成的現象并不鮮見,結果也是可想而知。
有些人認為,既然轉型升級,就說明傳統產業沒有希望了,屬于要被淘汰的夕陽產業,轉型升級要做的,就是尋找朝陽產業,要轉行。其實不然,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夕陽產業,而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升級,迫使傳統的企業走向夕陽。互聯網行業是新興行業,具備新技術、高利潤、高成長性,這些都是事實,但是工業、零售、能源、交通等這些實體行業是夕陽行業嗎?不一定,可能用“穩定行業”這個詞更合理一點。人們的吃穿住行,加上通信和娛樂這些都是基本需求,無論怎么變換形式,其需求本質不會變化,不會因夕陽而落山。
同樣是服裝企業,意大利的Zara能夠抓住行業的本質,通過系統的設計來縮短生產和交貨時間,達到快速反應,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業績。所以說傳統產業通過管理、技術等方面的改造,仍可以變成現代產業。傳統企業轉型升級,不能只求成為“朝陽”。
陷阱二:轉型升級就是搞互聯網
“互聯網+”是這幾年的一個大話題,很多傳統企業一說轉型升級,馬上想到的就是“互聯網+”。的確,這些年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,讓整個商業與市場的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。許多傳統企業開始追求市場上流行的互聯網轉型,互聯網思維、大數據等概念,不少傳統企業的老板叫喊得甚至比互聯網同行還要厲害。他們都是帶著這種“互聯網思維”投身到互聯網化大潮之中,匆忙地讓組織和員工在網上學習了幾天之后,做個官網、開個微博和微信公眾號,還有的進入電商平臺,有的直接大搞B2B營銷推廣,有的搭建技術團隊自主研發移動商城……他們以為這就是“互聯網+”。結果折騰許久,投入了大量財力、物力、人力,卻并未獲得什么效果和收益。
不可否認,互聯網確實是一種先進的生產力,在宣傳推廣、銷售、品牌建設等方面,比線下傳統方式更高效。但從企業性質看,傳統企業尤其是制造業,它們與互聯網企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,互聯網并不能幫助它們解決所有問題。
從傳統企業產品銷售的角度看,互聯網的功能也只是解決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這個問題。但對銷售來說,“酒香”是根本,如果酒不香,產品不好,互聯網造成的負面影響只會比傳統渠道更大。不少傳統企業只看到了互聯網更高效的一面,卻忽略了互聯網同時更具有殺傷力。而很多傳統企業恰恰是忘記了產品為本的理念,忘記了要以客戶為導向,用匠心把核心技術、產品質量、研發創新、供應鏈效率做到位才是根本。
陷阱三:轉型升級就是資本運作
近些年,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,很多企業通過上市、并購等資本運作手段獲得了大量資本,促進了企業的快速發展。因此,在資本的驅使下,有的企業看到資本運作賺錢快,便對做實業失去了興趣和耐心,開始一門心思想賺快錢。有些沒有責任感的資本,唯利是圖的資本,甚至非法的資本嚴重擾亂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。各種網絡非法交易,客觀上助長了線上法外之地的滋生,有些實體經濟企業經不起這種現象的誘惑,為了賺取快錢而進入自己不熟悉的行業,趕熱浪,造概念。他們要么搞搞基金,要么玩玩收購,更有甚者,有的企業老板為了上市時讓自己的商業模式更加符合資本市場興趣,不惜賣掉自己的工廠、設備,以實現“輕資產”運營,最后,從一個實業家變成了只考慮如何圈錢的騙子。傳統企業玩資本的結果往往就是偏離主業,不僅沒有實現轉型升級的目標,反而造成大量損失。
客觀講,資本歸根結底是一個工具,是一把雙刃劍。資本運作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過程。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今天,傳統企業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資本和資本運作本身,而是資本如何為我所用,資本運作如何幫助企業快速發展。成為資本的獵手還是資本的獵物,慶祝的心態還是慶功的心態,這些都決定了傳統企業與資本結合的結果。
陷阱四:轉型升級就是玩模式
在互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信息化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之下,新模式、新概念層出不窮,對于商業模式的探討更是成為現代企業繞不開的話題。太多的傳統企業,被現象迷惑之后,不考慮自身的環境、團隊、資源、資金、人才和創新智慧,被那些逃出升天的成功案例所迷醉,一見人就談:我們要搞個自己的平臺,再慢慢壟斷這個行業;我們要打造某制造領域的阿里巴巴;也有些人一見到類似小米、三只松鼠、黃太吉的創新模式,就好高騖遠、立馬瘋魔,整天想著馬上可以圈到一大筆錢,馬上就會有巨頭來收購……但是,從實際情況看,這些企業的生產還沒搞好、研發沒幾個人、管理還很粗放、人力資源還很初級,在這些問題都沒解決的情況下,整天談商業模式,是沒有任何意義的,最后的結果只是異想天開。
陷阱五:轉型升級就是股權激勵
這幾年,在轉型升級的帶動下,“股權激勵”的概念非常火,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股權激勵的培訓廣告,很多傳統企業認為這是一個轉型升級的好辦法,甚至是唯一的辦法,便開始在企業內部推行股權激勵。股權激勵本身沒錯,但是,在企業的領導者對企業發展沒有方向時,寄望于別人,希望通過股權激勵,讓員工幫企業實現轉型升級,以為把股權分給大家,就能解決企業發展問題了,這是有問題的。
其實,股權激勵只是人才激勵的一種方式而已,除了股權激勵,還有薪酬,還有績效,還有培訓、職業發展等,要想讓人才充分發揮其潛力,需要將這些激勵方式結合起來使用。否則,老板做股權激勵的初心雖然是好的,但結果卻難以兌現。
陷阱六:轉型升級就是“彎道超車”
“彎道超車”本是賽車運動中的一個常見術語,意思是利用彎道超越對方。現在這一用語已被賦予新的內涵,廣泛用于政治、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。在很多人看來,“彎道超車”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在同等條件下,找到一條捷徑,直接趕超過去。
彎道超車是在競技超車時出現的,平常駕駛車在彎道和路口是不允許超車的。在競技賽車當中,比如F1,在競爭對手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,幾乎是不可能在直道上超車的,只有彎道才是超車的唯一機會。彎道超車在競技賽車當中是非常高難度的超越對手的行為。
確實,隨著中國經濟在這些年的快速發展,很多方面實現了對西方國家的追趕甚至超越,這是多年積累而來的質變,也需要合適的時機來實現。但很多傳統企業受到“彎道超車”的影響,天天夢想著彎道超車,盡快實現轉型升級,這種急功近利、追求速成的現象并不鮮見,結果也是可想而知。
作者:博革咨詢
推薦新聞
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
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,簽署精益布局項目,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,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,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,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,并且達到預期目標。 /news/4855.html
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,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
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: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。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、行業標桿的智能化、自動化燈塔工廠。 /news/4866.html
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
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,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,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,從而全面轉型升級,提升企業競爭力。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,經過調研分析,圍繞園區整布局 /news/48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