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野耐一先生認為美國的“福特”大批量生產模式存在很多浪費,比如庫存的浪費、等待的浪費和生產周期過長等。那他是如何開始嘗試去改變這一切的呢?今天博革精益咨詢老師就來聊聊大野耐一如何開展“生產流水線”的變革嘗試。
當時汽車發展環境
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,日本產業界因特殊軍需品訂單帶來的繁榮恢復了生產,汽車工業也因此得到發展。
4月到6月,豐田公司因裁員發生了勞資糾紛,接著不久,在朝鮮戰爭爆發前,豐田喜一郎社長便引咎辭職了。
盡管出現了軍需訂貨的繁榮,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大量生產的地步。當時仍然是多品種、少批量生產的狀況。
大野耐一的變革“嘗試”
我們都知道,豐田生產方式的建立,就是從大野耐一先生向“福特”批量生產的這種舊體制挑戰為開始。
如大野耐一所想,要打破這種在機械工廠車工管車床、焊工管焊接的保守模式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這在美國不太可能辦到,因為美國崇尚個人自由和思想獨立,但在日本這個重視團隊合作和執行力的國度,只要想干就很可能做到。
在當時,作為舉母工廠的機械車間主任,大野耐一開始通過小規模的試驗,改變了機器設備的排列方式。他將那種把許多工件集中起來加工,然后送往下一道工序的做法,變成按照加工工序布置不同的機器設備,有次序的一件一件加工工件,也就是把把機械設備改造成“生產流水線”。
1947年,大野耐一把機器排成“二”字型或者“L”字型,進行一個操作工管兩臺機器。1949年到1950年又改成“U”字形和“口”字形,嘗試著讓一個人看管不同工序的三臺、甚至四臺機器。這些改變明顯提高了人員的生產效率,降低了人工成本。
變革面臨的阻力
當然,任何變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,這些革新也遭到來自生產現場的抵觸。這種抵觸不是因為工作量的增加和作業時間增多,而是因為當時的一些熟練工人不管技術水平好壞,都有一種手藝人的倔強脾氣。他們從過去一人看一臺機器變為按工序順序看管多臺機器,而且還要做多工種的工作,既要操縱車床,也要操縱銑床、鉆床等等,自然阻力很大。而且實際做起來又發現存在各種問題,例如機器加工完畢后仍不能馬上停止,或者由于調整因素過多、技術不夠熟練致使操作出現問題等等,這些問題都逐漸被暴露出來。
盡管大野耐一當時年輕氣盛,但還是意識到急于求成并非上策。所以,他勉勵自己,要從思想上克服急躁情緒,做到穩扎穩打。
小結一下
從上面變革的過程可以看出,大野耐一先生盡管已經看得很清楚,“大批量生產”模式存在很多問題,有很大的改進空間,但他也是在自己的機械車間開展逐步的嘗試。從1947年到1950年,在設備布局方面逐步優化,最終實現來一人看多臺機器、產品流水作業的目標。我想,他有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:
1. 有想法一定要行動。他對現狀(大批量生產方式)有懷疑,然后展開了行動,這是今天我們能看到TPS的很關鍵的前提。
2. 他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優化。他不止是創造了“生產流水線”模型,還創造了不同的流水線模型(L、U、口型等),以適應不同的作業現場。
3. 戒驕戒躁,穩扎穩打。這個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很難。大野耐一先生能在年輕氣盛的情況下做到,實屬不易,這也奠定了豐田生產方式后來的成功。
當時汽車發展環境
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,日本產業界因特殊軍需品訂單帶來的繁榮恢復了生產,汽車工業也因此得到發展。
4月到6月,豐田公司因裁員發生了勞資糾紛,接著不久,在朝鮮戰爭爆發前,豐田喜一郎社長便引咎辭職了。
盡管出現了軍需訂貨的繁榮,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大量生產的地步。當時仍然是多品種、少批量生產的狀況。
大野耐一的變革“嘗試”
我們都知道,豐田生產方式的建立,就是從大野耐一先生向“福特”批量生產的這種舊體制挑戰為開始。
如大野耐一所想,要打破這種在機械工廠車工管車床、焊工管焊接的保守模式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這在美國不太可能辦到,因為美國崇尚個人自由和思想獨立,但在日本這個重視團隊合作和執行力的國度,只要想干就很可能做到。
在當時,作為舉母工廠的機械車間主任,大野耐一開始通過小規模的試驗,改變了機器設備的排列方式。他將那種把許多工件集中起來加工,然后送往下一道工序的做法,變成按照加工工序布置不同的機器設備,有次序的一件一件加工工件,也就是把把機械設備改造成“生產流水線”。
1947年,大野耐一把機器排成“二”字型或者“L”字型,進行一個操作工管兩臺機器。1949年到1950年又改成“U”字形和“口”字形,嘗試著讓一個人看管不同工序的三臺、甚至四臺機器。這些改變明顯提高了人員的生產效率,降低了人工成本。
變革面臨的阻力
當然,任何變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,這些革新也遭到來自生產現場的抵觸。這種抵觸不是因為工作量的增加和作業時間增多,而是因為當時的一些熟練工人不管技術水平好壞,都有一種手藝人的倔強脾氣。他們從過去一人看一臺機器變為按工序順序看管多臺機器,而且還要做多工種的工作,既要操縱車床,也要操縱銑床、鉆床等等,自然阻力很大。而且實際做起來又發現存在各種問題,例如機器加工完畢后仍不能馬上停止,或者由于調整因素過多、技術不夠熟練致使操作出現問題等等,這些問題都逐漸被暴露出來。
盡管大野耐一當時年輕氣盛,但還是意識到急于求成并非上策。所以,他勉勵自己,要從思想上克服急躁情緒,做到穩扎穩打。
小結一下
從上面變革的過程可以看出,大野耐一先生盡管已經看得很清楚,“大批量生產”模式存在很多問題,有很大的改進空間,但他也是在自己的機械車間開展逐步的嘗試。從1947年到1950年,在設備布局方面逐步優化,最終實現來一人看多臺機器、產品流水作業的目標。我想,他有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:
1. 有想法一定要行動。他對現狀(大批量生產方式)有懷疑,然后展開了行動,這是今天我們能看到TPS的很關鍵的前提。
2. 他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優化。他不止是創造了“生產流水線”模型,還創造了不同的流水線模型(L、U、口型等),以適應不同的作業現場。
3. 戒驕戒躁,穩扎穩打。這個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很難。大野耐一先生能在年輕氣盛的情況下做到,實屬不易,這也奠定了豐田生產方式后來的成功。
作者:博革咨詢
推薦新聞
【精美PPT】MSA測量分析系統培訓課件完整版170頁
【簡介】 本PPT 為博革咨詢精選課件-MSA測量系統實戰培訓教材,主要講述 測量系統的基本概念,測量系統分析計劃,連續和離散數據測量系統分析以及參考數據和Minitab操作案例...... 注 /about/news/down/1943.html
【精美PPT】MSA測量系統分析實戰培訓教材PPT-99頁
【簡介】 本PPT 為博革咨詢精選課件-MSA測量系統實戰培訓教材,主要講述 測量系統的基本概念,測量系統分析計劃,連續和離散數據測量系統分析以及參考數據和Minitab操作案例...... 注 /about/news/down/1942.html
【精美PPT】QFD質量功能展開培訓精編課件PPT-48頁
【簡介】 本PPT 為博革咨詢精選課件,主要講述QFD質量功能展開的概述、起源和用處,QFD展開假設的條件、QFD展開流程 、以及QFD展開的具體步驟...... 注意: 完整PPT共 48 頁,附件下載內 /about/news/down/19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