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PM設備管理的概念和發展歷史
日期:2016-10-23 / 人氣: / 來源:www.hbhash.com
設備生產保養的歷史
生產保養是從1951年開始的,1951年以前被稱為事后保養(BM)時代,以后又經歷了預防保養(PM)、改良保養(CM)、保養預防(MP),繼而出現全員生產保養(TPM),到80年代又被稱作預知保養(PdM)時代。生產保養的歷史雖然僅有半個世紀,但是發展得卻很迅速,如圖所示:

生產保養的發展歷史
◆事后保養時代(BM)
1951年以前,工廠只是使用設備,一般不對設備進行保養和維護,直到設備出現故障才進行維修。這種使用方法會造成設備的損壞,降低機器的使用壽命。因此,這種保養方法亟待改善。
◆預防保養時代(PM)
1951年,美國人最先提出了預防保養的概念。預防保養主要是對機器設備進行一些簡單的維護,如定時上油、經常擦拭灰塵、更換螺絲螺母等。這些簡單的保養對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確實有很多好處,但是依然遠遠不夠。
◆改良保養時代(CM)
1957年,人們開始對原來的保養方法進行改良,根據設備零件的使用周期更換零件,使設備運轉更加正常。根據零件的使用周期,可以在零件使用壽命到期之前更換,這樣既有效地利用了零件,又防止了故障的發生。
◆保養預防時代(MP)
從1960年開始,進入了保養預防時代。企業不但對設備進行保養,而且把保養和預防結合起來。通過對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一定的記錄,根據設備的運行情況(如聲音、顏色的變化),從而判斷設備是否正常。
◆全員生產保養時代(TPM)
1971年,日本導入了TPM的概念。在保養預防時代,設備的保養主要由設備科的專業人員進行。全員保養時代與保養預防時代的區別主要在于:全員生產保養要求所有員工都對設備保養負責,強調全員參與。
◆預知保養時代(PdM)
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后,出現了預知保養的概念。預知保養就是預測設備及其零件出現故障的原因、時段,然后采取有目的的維護,盡量延緩設備的老化。同時,要預測設備的報廢,更換可能出現故障的設備,使設備零故障運行,防止事故發生,進而提高效率。
作者:博革咨詢
熱銷課程 Hot
相關內容 Related
- 設備管理中那些你不得不重視的量10-24
- OEE如何進行分析和改善?06-20
- OEE的數據收集及計算公式06-20
- 設備OEE時間計算公式及分析06-17
- 設備OEE是什么意思?06-17
- 有效機器周期時間是什么?05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