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益管理改善:將結果標準化
日期:2019-07-03 / 人氣: / 來源:www.hbhash.com / 熱門標簽: 精益培訓 精益生產 精益咨詢
歡迎您訪問博革咨詢官網!博革咨詢是中國首家整合精益生產/六西格瑪/流程再造的咨詢公司,專注于提供 精益生產、6S現場管理、TPM設備管理、精益工廠布局、專業目視化、精益供應鏈、精益研發、六西格瑪管理等綜合性問題解決方案并負責落地實施。
全國咨詢熱線:021-62373515、157-2153-3189
我們承諾:見效快、易復制,目標必對賭!
精益管理理念認為,沒有標準就無改進而言。任何一項改進的起點都是了解現狀,每個崗位、每部機器、每道環節都要有一套精確的規范。相似地,管理者也必須有一套精確的規范。在引入全面質量控制和改善策略之前,管理者必須努力了解公司的現狀,弄清工作的標準是什么。這也是為什么說標準化是全面質量控制最重要支柱之一的原因。
如前所述,改善策略要求為改進付出永無止境的努力。換句話說,改善策略就是要對現有的通行標準進行不斷的改進。對于改善來說,標準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更好的標準來超越自身。每個標準、每種規格、每項措施都應該得到不斷地改良和升級。
如果將每個個體的工作分解為一系列P型標準,我們最終會得到可測量的P型準則或標準。例如,操作機器的工人可以將工作分幾個步驟:拿原料、向機器送料、啟動機器、加工原料、關閉機器、將加工過的原料送至下一工序,等等。
將所有操作標準化既不可能也沒必要。然而,關鍵的要素如周期、工作次序、機器開工前校準都應該被量化和標準化。日本工廠時常推行所謂的“一點標準化”(one-point standardization),意思是工人應該將自已眾多操作當中的一項進行標準化。如果一位藍領工人的絕大部分工作都沒有標準化的必要,“一點”通常就指所有有必要標準化的工作。車間中會將這“一點”標準公示出來,這樣工人可以將標準時刻記在心中,當遵守標準成為工人的第二天性后,管理層才會去考慮增加新的標準。
標準應對所有人有約束效力,管理者的工作就是看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遵照確立的標準工作。這就叫做紀律。
作者:博革咨詢